|
|
泉州港:繼往開來再揚帆
基礎設施,從沒有一個正規(guī)碼頭到如今五個港區(qū)十七個作業(yè)區(qū)(點)(含湄洲灣南岸,下同);貨物吞吐量,從1949年的約5萬噸到1997年突破千萬噸,再到2018年的1.28億噸;集裝箱班輪航線,從1978年恢復對外輪開放到當前和世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qū)有海運往來。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一代又一代港口人的接力奮進下,逐漸復興的泉州港,經(jīng)歷數(shù)次“蝶變”,煥發(fā)新的生機。
泉州港貨物吞吐量
70年“大翻身” 增長約2560倍
說起有1500多年對外開放歷史的泉州港,老泉州人都知道,它曾是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港口之一,宋元時期曾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明清以降,受海禁遷界、戰(zhàn)爭破壞等影響,逐漸衰落,淪為地方性小港。
1957年以后,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對泉州港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在內港、后渚等作業(yè)區(qū)陸續(xù)開展碼頭建設,結束了泉州港沒有正規(guī)碼頭的歷史!奥l(fā)展起來的泉州港,貨物吞吐量也有了直觀的增長,由1949年的約5萬噸,增長到1978年的約30萬噸!笔∪莞劭诎l(fā)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蔣少懷說。
更大的飛躍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后。當時,福建沿海港口發(fā)展環(huán)境大大改善,泉州港再次迎來機會——1979年后渚港被批準為外貿物資起運點,通航香港;1983年1月正式恢復對外籍船舶開放,成為國務院批準的全國24個對外開放港口之一,從那一天起,外籍輪船可以出入泉州港,世界各地貨物可通過泉州港往來!耙馕吨葜匦孪蚴澜绯ㄩ_懷抱,開啟與國際經(jīng)濟往來的新征程。這是機遇,更是挑戰(zhàn)!笔Y少懷告訴記者,之后泉州港一路奮起直追,成績喜人:貨物吞吐量于1990年突破百萬噸,1997年首次突破千萬噸大關。
“十五”期間,泉州港航建設投入9.4億元,其中大部分投入到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00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港口建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為港口向深水化和規(guī)模化發(fā)展奠定基礎。2018年,泉州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28億噸,比1949年的5萬噸增長2560倍。如今的泉州港,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內貿集裝箱運輸港口之一。
近年來,隨著泉州港口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泉州港進一步融入全省港口發(fā)展大局和服務“五個泉州”建設,港口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港口綜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目前,泉州市共有五個港區(qū)十七個作業(yè)區(qū)(點),已建成投產(chǎn)碼頭泊位9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25個,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碼頭泊位優(yōu)勢互補、配套設施比較完善、分工比較明確的碼頭群體。航線遍及世界各地,與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毛里求斯等30多個國家通航,擁有52條集裝箱班輪航線。
此外,2006年6月開航的泉金客運航線,也讓對臺海上客運實現(xiàn)從無到有到繁忙的歷史性跨越,現(xiàn)已累計運送兩岸旅客124萬人次,成為兩岸交往的重要通道。
(泉州晚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