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明年 1 月 1 日開始使用新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之前,人民幣很有可能掃清剩余障礙,如愿以償加入 SDR 籃子。IMF 總裁拉加德上個月暗示中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核心問題是自 IMF 上一次正式檢視 SDR 后五年,人民幣的可用度是否到達了他們的要求。
當前的 SDR 籃子貨幣包括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在 2010 年上次對 SDR 籃子進行評估的時候, IMF 以人民幣不可自由使用為由將其拒之門外;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也不利于中國。
人民幣貿易結算額很低,而且是單向的,使得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承受著更大的上行壓力。IMF 工作人員認為人民幣被顯著低估,實際有效匯率當時在貶值。

圖表:2010 年以來人民幣在可用性方面取得的成就
如今,人民幣的可用性大幅提高,IMF 的政治環(huán)境對中國更有利。據信 30 多家央行已經把人民幣納入其外匯儲備貨幣;中國還擴大了人民幣交易浮動區(qū)間,在岸人民幣估值上升。
IMF 最近的 2014 年第四條款(Article IV)評估報告顯示,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與基本面保持一致,不過升值幅度尚不足以消除其“中等低估”(5%-10%)的狀況。
為了滿足 IMF 對 SDR 貨幣是“可自由使用”貨幣的要求,人民幣不需要實現完全自由兌換。根據 IMF 協定第 30 條,人民幣只要滿足“事實上在國際交易支付中被廣泛使用”并且“在主要外匯市場上被廣泛交易”的條件即可。
IMF 在評估可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回旋余地。IMF 執(zhí)董會 2010 年表示,不應該機械地解讀指標,最終要在 IMF 協定條款對可自由使用貨幣的定義框架下,依靠判斷來做出決定。

眼下的問題不再是人民幣是否是國際儲備貨幣,而是它在多大程度上扮演著全球主要貨幣的角色。美國證券集中保管結算公司(DTCC)每周結算的在岸人民幣期權合約的面值通常可與日元比肩。
另一方面,人民幣在外匯市場的日成交額仍未到達應有水平。
BIS 最近的 2013 年調查顯示,人民幣成交額占比為 2.2%,低于墨西哥比索的 2.5%及瑞郎的 5.2%,澳元和英鎊分別為 8.6%和 11.8%。
成交額比例的差別與貨幣可兌換程度相關。盡管人民幣在 SWIFT 交易所占比飛速上升,但是比例同樣很低。
盡管如此,人民幣 2016 年 1 月份被納入 SDR 籃子的概率依然很高,政治上的務實主義將戰(zhàn)勝對經濟細節(jié)的追究。
考慮到中國貴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在很多發(fā)達國家經濟止步不前之際依然保持著強勁增長,中國如今在國際決策中擁有更大的影響力。再加上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只可能不斷擴大,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給予人民幣 SDR 籃子貨幣地位是一個重要的示好姿態(tài)。
SDR 籃子的正式評估要到 10 月份才開展,中國仍有時間進一步推進改革。放寬國際投資者參與國內股市、債市的限制將增加人民幣自稱“可自由使用”的底氣與此同時, IMF 可能在其《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 (COFER)報告中單列出人民幣外匯儲備,以此承認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地位。
COFER 目前把人民幣歸在“其他貨幣”之列,這類貨幣在已知儲備頭寸中占 3%,低于被單列的日元和英鎊 4%的比例。
IMF 還可能在今年的第四條款中國報告中采用更友善的語氣;所有這一切都可能是人民幣 1 月份加入 SDR 籃子的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