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上周二宣布將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大幅調(diào)低1.9%,調(diào)降幅度為紀錄最大,導致人民幣創(chuàng)出1994年匯率并軌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這一舉動引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華爾街一片嘩然、海外匯市巨震、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全球資產(chǎn)波動加劇。
華爾街熱議人民幣貶值
高盛認為,中國央行此舉宣布了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新時代的到來:隔夜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價、人民幣供求關(guān)系以及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變化或?qū)⒁龑嗣駧胖虚g價的走勢。高盛的MK
Tang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大幅調(diào)整中間價意味著市場的力量已經(jīng)影響到主導人民幣中間價的定價。從現(xiàn)在開始,隔夜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收盤價、人民幣供求關(guān)系以及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的變化或?qū)⒁龑嗣駧胖虚g價。盡管市場和官方評論都認為這只是“一次性”的行動,但是其認為未來人民幣的不確定性將因此顯著增大——尤其是如果中間價和市場價格差距過大的話。有理由相信,此前市場普遍預期的人民幣匯率相對穩(wěn)定將就此被打破。高盛認為,未來央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降低匯率的波動性并減少市場對于未來更多中間價調(diào)整的預期。
Macquarie Securities的Larry
Hu稱,中國人民幣銀行采取了一石二鳥之計:一方面通過人民幣貶值來提振出口,另一方面則讓人民幣匯率更加市場化,從而有助于人民幣被納入SDR。過往市場關(guān)注人民幣的焦點僅在于其對美元的波動,而忽視了對其他貨幣的趨勢。過去12個月內(nèi)人民幣對歐元升值23%,對日元升值17%。中國對歐元區(qū)和日本出口今年同比分別下滑4%和11%。今天的舉措將緩解這一情況。
瑞銀Wang Tao和 Donna
Kwok指出,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允許市場力量來完全決定人民幣匯率,未來中國政府依然將會在匯率問題上十分謹慎。SDR審視是一個因素,避免匯率過度貶值預期出現(xiàn)并引發(fā)資本外流則是另一關(guān)鍵因素。未來幾天,中國如何設(shè)定中間價并控制資本外流或?qū)⒄f明一切。總體而言,他們并不認為這一舉措將改變中國管理匯率的方式。
Natixis的Alicia Garcia
Herrero認為,中國政府最終“承認”人民幣實際匯率已經(jīng)升值過度,尤其是在歐元和日元大幅貶值的背景下。人民幣實際匯率過高是7月出口數(shù)據(jù)異常疲軟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但是其相信央行并不會讓人民幣過度或者過快地貶值,因為如果人民幣貶值過快的話,資本外流將加劇,央行的壓力會更大。
Conference Board economist的Andrew
Polk稱,央行通過這種方式來試圖刺激出口,并強調(diào)該行為僅為“一次性”。不過這可能會導致央行的信譽受損。最大的風險在于,2%的中間價調(diào)整可能還并不足夠,其認為2%不能稱得上很大的調(diào)整幅度。
新興市場貨幣壓力加劇
人民幣的突然貶值引發(fā)亞洲貨幣創(chuàng)下近七年來的最大貶值幅度,其中韓元、臺幣和新元跌幅居首。之前因歐元區(qū)和日本的貨幣政策與美國政策背道而馳,過去12個月歐元和日元兌美元已重挫18%。
摩根士丹利表示,這可能對一系列新興市場貨幣產(chǎn)生影響,尤其是亞洲的新興市場。對亞洲貨幣而言(不包括日元),摩根士丹利表示,中國貨幣政策變化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向中國出口商品以及那些和中國在競爭上出口的、并同時面臨通縮和產(chǎn)能過剩的國家。韓國、中國臺灣地區(qū)、新加坡和泰國都屬于這一類別。除了中國在亞洲的貿(mào)易伙伴,人民幣下跌對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的影響尚不明顯。如果人民幣的下跌能減輕美債收益率的壓力,那些擁有美國風險敞口的國家可能獲得利好。
巴克萊銀行在報告中指出,亞洲貨幣本來就面臨著美聯(lián)儲很快會加息和美元走強的壓力。人民幣的疲軟將會成為該區(qū)域的其他貨幣的另一個壓力來源,并且它們對于人民幣走勢的敏感度可能會上升。該行認為,未來幾個月里,人民幣的潛在貶值可能使新加坡元、韓元和臺幣面臨著最大的風險。
丹麥銀行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目前為止,商品價格的下跌給新興市場貨幣崩盤帶來的打擊比美聯(lián)儲加息預期更嚴重。但是一旦美聯(lián)儲開始加息,它可能會成為比中國和商品價格更重要的因素。
大宗商品持續(xù)暴跌
從7月份開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進入加速下探階段,國際金價、國際油價及銅價屢屢創(chuàng)下階段新低。不過,因中國央行大幅下調(diào)人民幣中間價,引發(fā)市場擔心中國經(jīng)濟疲軟拖累大宗商品需求,大宗商品再度大面積受挫。上周二銅價下跌4%,創(chuàng)6年新低,終結(jié)上周短暫反彈。布倫特原油跌幅接近3%,回到50美元下方。金屬商品一方面受到中國需求疲軟的打壓,另一方面也因礦產(chǎn)商增產(chǎn)而承壓。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人民幣的一舉一動均對全球市場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正如此次人民幣較大幅度的貶值,隨之而來的便是美元大漲,新興市場貨幣、石油以及金屬商品等暴跌。德國商業(yè)銀行的分析師們認為,中國央行的舉動可能開啟新一輪全球貨幣貶值潮,這將有利于作為避險資產(chǎn)的黃金。不僅如此,中國也很清楚地表明不會收緊貨幣政策,而美國加息正在臨近。
三星期貨大宗商品分析師Hong Sung
Ki表示,中國央行讓人民幣走軟的努力對進口的影響比對中國出口更大,短期內(nèi)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將上揚,造成需求萎縮。對于鋼等其他大宗商品出口品,人民幣貶值將加劇供應過剩的局面。
與此同時,黃金價格則受此推動大幅上漲。麥格理分析師Matthew
Turner表示,黃金受到避險需求的推動,人民幣中間價的下降使得市場擔憂將出現(xiàn)新一輪貨幣戰(zhàn)爭。Turner指出,這增加了全球經(jīng)濟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因此對黃金有利。今年黃金表現(xiàn)最好的時候是最初幾個月,當多國貨幣有波動時,不同的央行都在降息或者施行寬松政策,因此,此次人民幣中間價的下降推動金價繼續(xù)上漲。不過分析師們表示,中長期而言,人民幣的貶值對黃金未必是利好的,因人民幣貶值后會跟隨著其它貨幣的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