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幣跌破6.7 央行或不再死守
10月10日,央行確定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6.7008,貶值230點,創(chuàng)6年新低。這是人民幣第二次觸及6.70關口,上一次是今年7月18日,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70元整數(shù)關口。
不同的是,此次跌破6.70,是央行確定的中間價,而上一次則是人民幣盤中跌破6.70。
我們知道人民幣中間價的形成機制是,當天早晨開盤前由做市商參考前一天的收盤價,以及市場供求關系,報一個他們認為合適的中間價。去掉做市商報出的最高價和最低價,中間樣本剩下的加權平均值就是每天公布的中間價。
另外,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shù)的變化,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但參考一籃子不等于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jù),據(jù)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這個形成機制主要有兩點,一個是參考做市商的報價,一個是參考貨幣籃子變化,更重要的是美元的匯率,然后由央行確定,盡管在這個形成機制中有一些相對硬的約束,但是目前人民幣中間價的形成機制中,央行的裁量空間是相當大的,這也符合“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那么此次由央行主導讓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破6.7,很明顯的一個信號是,6.7絕對不是央行今后將要死守的陣地,此后人民幣匯率將在6.7以上進行比較持久的鏖戰(zhàn)。
國慶期間中國加入SDR貨幣籃子,這是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一大認可,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重大進展。
但是這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得到多強的支撐,因為匯率最終還是決定于經(jīng)濟的基本面,而由于中國目前仍然采取的是嚴厲的資本管制,而且還擁有3萬億的外匯儲備,央行對人民幣匯率尚具有強大的掌控力。
分析人民幣匯率,最關鍵的不是貿易數(shù)據(jù),而是看央行的態(tài)度。央行10月10日轉發(fā)中國貨幣網(wǎng)特約評論員文章稱,雖然今日人民幣中間價跌破6.7,但與發(fā)達經(jīng)濟體貨幣和其他新興經(jīng)濟體貨幣相比,貶值幅度相對較小,CFETS測算的人民幣匯率指數(shù)仍是升值的。參照一籃子貨幣變化,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升貶都是正常的,未來還將繼續(xù)雙向浮動。
官方對于匯率的解釋一定要仔細分析,近期最需要關注的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對人民幣匯率的兩度表態(tài),第一次他認為美聯(lián)儲進入加息通道,美元將持續(xù)升值,人民幣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人民幣應該相應貶值;第二次他認為大量國際熱錢進入導致人民幣升值,因此人民幣應該適度貶值。
今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為3.16萬億美元,環(huán)比8月減少近188億美元,這是外匯儲備連續(xù)第三個月下降,且規(guī)模降至2011年6月以來最低值,9月末外匯儲備的下滑應該是由于央行死守6.70的結果。顯然,一旦加入SDR,央行可能就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犧牲太多的外匯儲備。
而從國際大背景來看,美國經(jīng)濟數(shù)據(jù)目前轉好,經(jīng)濟在穩(wěn)健復蘇,12月份加息的概率很大,美元升值是大概率事件;而由于英國脫歐,導致歐洲經(jīng)濟金融不確定性加大,人民幣匯率不可能過久的維持在高位。
因此,人民幣的逐步貶值,可能是未來央行的必走的道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