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呈走高態(tài)勢 中國投資者為何興趣不濃?
人民幣今年呈走高態(tài)勢,但交易量并未增加。
據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數據顯示,今年截至周二(3月6日),中國內地市場美元兌人民幣日均交易量為15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00億美元下降23%,并且是至少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該數據最早追溯到2013年5月份。
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渣打(Standard Chartered)駐香港的大中華區(qū)外匯、利率和信用交易主管Charles Feng表示,上月波動性預期的飆升使得投資者不太愿意下重注。衡量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預期的1個月期引申波幅2月8日觸及近兩年來高點,此后有所回落,但今年迄今平均水平仍高于2017年同期。
另一個因素是人民幣的走向。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預計今年人民幣將升值,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兌美元上漲3%,2017年全年漲幅為6.7%。
中國個人不需要通過兌換貨幣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利,因為他們的大部分資產已經是以人民幣來計。宏利資產管理(Manulife Asset Management)駐香港的亞洲固定收益投資組合管理人Eric Liu表示,因此,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會導致交易量減少。
相比之下,2017年初人民幣兌美元跌至近8年低點,并且市場參與者認為人民幣還會進一步走低。
Liu表示,當時很多人排隊兌換美元。而現在情況已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