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不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的表與里
美國財政部日前公布的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指出,中國沒有操縱匯率以獲取不公平貿易優(yōu)勢。在中美貿易摩擦正處升級的關口,美國財政部釋放出這樣溫和的態(tài)度,其中的表與里更需我們去探究與思考。
美國認定一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依據(jù)是2015年頒布的《貿易便利化和貿易執(zhí)行法》中設定的三大標準:一是被審查國對美國擁有超過2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二是被審查國經(jīng)常賬戶順差占其國內GDP的比重超過3%;三是被審查國在12個月內累計外匯凈交易額(即為阻止本幣升值凈買入的外匯頭寸)超過GDP的2%。只有以上三條標準同時具備,被審查國才被確認為“匯率操縱國”。
據(jù)美國商務部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去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3752億美元,以13萬億美元的GDP規(guī)模計算,即便不剔除資本賬戶下對美逆差,中美順差與GDP之比只有2.9%;與此同時,去年中國在外匯市場買入的美元為1200億,占比不到1%,與此相對應,去年人民幣對美元還大漲了6.3%,且今年第一季度再次升值3.7%,分別打破了近10年的年度升值與季度升值紀錄,若再拉長一點時間,自“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實際累計升幅已近20%,由此非常清楚地看出其根本不存在低估之嫌。這樣,按照美國的三條標準,中國僅符合一條,未被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應當是在情理之中。
既然中國沒有進行基于壓低本幣的任何外匯市場干預,中美貿易順差與匯率問題也就扯不上半毛錢的關系,而且實際上中國基本或者正在告別通過削弱本幣匯率來促進出口的時代,轉而在確保人民幣基本穩(wěn)定的前提下,謀求產(chǎn)品出口升級和增強服務貿易出口來重塑國際貿易競爭優(yōu)勢,關于這一點完全可以從最近兩年中國出口結構以及服務貿易的改善程度找到非常充分的實證依據(jù)。以此推論,即便未來中國可能還會產(chǎn)生規(guī)模不小的貿易順差,但也不是由匯率因素所致。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經(jīng)濟也正在擺脫依賴投資與出口的經(jīng)濟成長路徑,轉而更加注重創(chuàng)造國內需求尤其是國內消費的經(jīng)濟增長模式,未來經(jīng)常賬戶順差的漸趨收窄將不可避免,中美雙邊貿易最終滑向相對平衡的位置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再看人民幣本身。作為全球五大儲備貨幣之一,人民幣在特別提款權(SDR)中的比重是10.92%,按照這一比例測算,未來海外至少有七八萬億的人民幣需求,這些需求都會拉動人民幣的升值;而且繼去年啟動七年來首次加快增長步伐,今年首季中國經(jīng)濟再獲6.8%的增速已沒有懸念,同時未來將維持在6.5%左右的增長區(qū)間,支持人民幣升值的內生動力非常充足;不僅如此,中國正在踩大開放的“油門”,尤其是包括提高銀行、證券與保險機構的外資股比以及開通滬倫通等金融市場成色十足的系列開放舉措大大超乎外界預期,這些都將構成推升人民幣的新型力量。由此我們也可以作出判斷,如果按照既定標準,美方今后試圖拿中國是否為“匯率操縱國”說事的空間將會越來越小。
值得特別強調的是,與不會實施貶值性外匯市場干預有所不同,對于人民幣適度升值的維系,中國政府還是具有較為明顯的決策訴求的。除了人民幣進入SDR之后需要保持匯率的穩(wěn)定外,在目前全球資本流動競爭性加劇的前提下,人民幣升值還能增強外資進入中國的吸引力,同時在國內還有利于解決金融杠桿過高問題;另一方面,雖然人民幣升值一定程度能夠刺激出口,但基于中美順差過大的事實也更容易激化貿易矛盾,而且戰(zhàn)略上保持人民幣的適度走強,也為中國接下來可能與美國進行的艱難談判準備了有力的后手。
作為一種策略安排,特朗普在國內大幅減稅,以吸引制造業(yè)回歸與國際資本增資美國,對外尤其是針對中國而言,特朗普需要美元貶值,一方面是借此促進出口,另一方面是增大中國的原油、芯片等產(chǎn)品進口成本,同時稀釋中國外匯儲備的價值。概言之,在與中國的政策博弈中,只要是對美國有利或者對中方不利,特朗普都會默而認之,對待目前人民幣匯率當然同樣如此。
事實上,特朗普也非常清楚,拿“匯率操縱國”作為由頭來搞事所能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其實并不大。一般而言,當被認定為“匯率操縱國(地區(qū))”后,美國首先會與認定對象進行談判與溝通,敦促其解決幣值低估的問題,并告知對方美國總統(tǒng)有權力對其采取行動。如果一年后對方?jīng)]有采取實質性動作,美國便將采取懲罰性措施。觀察發(fā)現(xiàn),歷史上韓國、中國臺灣曾被美國指定為“匯率操縱國(地區(qū))”,中國也在1992年被列為“匯率操縱國”。不過,作為一個普遍性現(xiàn)象,韓國、中國臺灣等在美國發(fā)出“匯率操縱”的信號后在匯率市場上都進行了積極的回應。因此,1994年至今,美國再也沒有因認定某國或地區(qū)為“匯率操縱國”,繼而采取任何形式的貿易制裁行動。
但是,料定特朗普也不會斷然扔掉可以拿來偶爾制衡或恐嚇他國的“匯率操縱國”這一傳統(tǒng)工具,而且極有可能將其視為針對中國的一個重要籌碼。事實上,從競選階段放出上任第一天就將中國確定為“匯率操縱國”的狂言,到上任后明確表示要就匯率問題與中方談談,再到后來提出以“不公平補貼”的概念替代“匯率操縱”的說法,特朗普事實上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人民幣匯率的關注。而且按照美國財政部的標準,中國連匯率監(jiān)測國也夠不上,但最終偏偏與日本、德國、韓國、瑞士和印度等國一起掛在了“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上。之所以如此,就是特朗普大筆一揮擬定了一個新標準,即如果美國與一個經(jīng)濟體的貿易逆差占美國總體貿易逆差的比例較大,即便該經(jīng)濟體僅滿足三條標準中的一條也要列入監(jiān)測名單,如此任性顯然是沖著中國而來。依此推斷,只要將來某個時候需要,特朗普還會就匯率問題人為地調準變焦,中國政府必須做好與其進行智勇較量的充分準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