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光平:提升人民幣衍生品定價權
昨天,銀監(jiān)會業(yè)務創(chuàng)新監(jiān)管協作部副主任張光平表示,面對境外人民幣衍生產品市場的挑戰(zhàn),只有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和交易量,才能真正提升境內市場對于人民幣的定價權。 張光平指出,雖然匯改之后人民幣匯率波動性有所增加,但還不夠,這降低了市場參與者規(guī)避風險的要求,因而對衍生產品的需求也比較低,從而限制了外匯遠期等衍生產品市場的發(fā)展。
他指出,匯改之前的三年,人民幣對美元每月平均的波動率只有0.017%,而匯改以后我們的波動率比以前增加很多,到今年10月13日,人民幣波動率在匯改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達到1.13%,比之前大了60倍。
“……但是僅僅有1%的波動性還不夠大,”張光平說,“市場沒有足夠的波動性,使得市場參與者覺得沒有進行規(guī)避風險的需求,需求比較低!
8月28日,芝加哥商業(yè)交易所正式推出了人民幣對美元、歐元和日元的期貨產品,再加上早已存在的境外無本金交割人民幣遠期市場,境外人民幣衍生產品市場的發(fā)展對國內市場的發(fā)展可能造成的影響再度引起了關注。
張光平指出,在匯改之后,境內外人民幣市場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相對于國外,境內人民幣衍生品交易量很小,如果境內市場的流動性得不到進一步提高,將很難發(fā)揮境內市場的定價作用。此外,國內的金融金融在國內市場上也難以規(guī)避風險,將在境外投資的QDII也難以規(guī)避風險。
“只有流動性增加,交易量增加,我們的定價權才能真正有所提升,”他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