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水平應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 繼續(xù)加息是錯誤建議
本周我們收到了中國生產價格指數(PPI)以及消費價格指數(CPI)。和一些經濟學家觀點相背的是,中國的通脹指數呈下降的趨勢。事實上,這兩個剛剛公布的經濟指數都比預期數據要低。
這些數據的公布再一次證明了,那些希望中國政府提高利率的要求實在是沒有必要。事實上,如果政府按照幾個月前我們一些朋友所建議的去抬高利率的話,反而會導致錯誤的產生。
根據所公布的通脹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利率水平應該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
這就如同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一樣,應以穩(wěn)健為主旨。
首先讓我們看看消費價格指數與生產價格指數之間的主要區(qū)別。生產價格指數是從產品批發(fā)的角度衡量通貨膨脹水平。但通常在批發(fā)市場上買賣的經濟商品種類很少,能夠在此類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商品被統(tǒng)稱為“可交易商品”。
對于紡織品、化工產品、汽車、冰箱、石油燃料而言,這些產品都是有批發(fā)市場的。但是其他一些商品卻沒有,例如教育、租賃。另外,一些國家重要部門服務,比如衛(wèi)生、交通的批發(fā)市場都是不存在的。
為此在產品價格指數的統(tǒng)計計算過程中,這些商品都是不被包括在內的。而只有消費價格指數的統(tǒng)計才會包括所有這些產品以及相應的一系列重要服務性產品。
出于這個原因,在考慮一個經濟體的通脹水平的時候,消費價格指數所包含的信息通常更為全面。
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從本周公布的數據來看,這兩個指數都顯示了通脹指數的下降幅度較我們預期的更快。
生產價格指數在本周一公布。在2005年1月份期間,該指數共上升了5.8個百分點,創(chuàng)下了近9個月以來的最低增長紀錄。事實上生產價格指數的增長速度自去年10月份開始每個月都有所減緩,而當時的生產價格指數是在近七年中上升最快的時候。正因為如此,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高通脹將會繼續(xù)。根據媒體所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八位專注于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國際經濟學家預測,今年中國生產價格指數將會比去年上升7.0個百分點。事實上,現在所公布的數據為5.8%,和預測相比,這是相當低的。
事實上,如果我們對信息進行仔細研究,可以看到去年10月通脹水平大幅下滑是和石油價格的波動密切相關的。中國采取的有選擇性的信貸緊縮政策非常見效,迅速地阻止了價格上漲的速度。(同時也有說法認為,這些措施使得一些小企業(yè)不得不通過一些非正規(guī)渠道借入資金。因而央行的官員們正在考慮如何提高此類渠道的效率。)
昨天(22日)所公布的消費價格指數結果則更為驚人。
該指數在今年1月期間上升了1.9%,和去年12月的2.4%相比較,大大地降低了。根據路透社在今年1月的八位經濟學家調查顯示,學者們估計今年的通脹率平均會在2%的水平。也許讀者會認為這里估計的數據和公布的數據差不多,但是不要忘記,我們所處理的數字本身就非常小。
事實上,即使中國農歷新年在這里的效應也非常小,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通脹率到目前為止,已經是連續(xù)5個月下滑了。
這些數據再次顯示了目前的通脹壓力正在不斷減少,也證明了政府當局所采取的相關措施非常有效。
去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將利率提高了0.27個百分點,這是中國央行最近九年首次采取這樣的行動。在期間,利率的提升一直以來為眾多市場人士、媒體所關注,多次提出政府當局應該加息。而去年10月的升息措施更是促使了這些人士再次爭論中國將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利率。
我們在以前的專欄中曾多次指出,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
當然,不可否認由于中國農歷新年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給通脹率數字的準確性帶來一定的疑問,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失實。
但是我們仍然認為這次的數據可以被看作保持利率穩(wěn)定的依據之一。
正如所公布的經濟數據所顯示的,提高利率的準確時機還未真正到來。
|